鼎博最的好的app下载入口:【直击】 盛美上海逆周期投资2款新品研发产品线继续升维进阶;睿创微纳深度报告:红外全产业链完整覆盖增收不增利经营局面或将持续

文章来源:鼎博app作者:鼎博app官方版发布时间: 2024-03-16 07:29:12 点击数:

  1、直击股东大会 盛美上海逆周期投资2款新品研发,产品线、直击股东大会 日久光电:加快ITO导电膜建设项目实施,OCA光学胶业务营收占比不断提升

  4、【IPO价值观】产销率显著下降,日联科技2021年存货规模接近同比翻倍

  5、【每日收评】集微指数跌1.23%,台积电8月销售额同比增长58.7%

  集微网消息,9月8日,盛美半导体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股份代码:688082,公司简称:盛美上海)在线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爱集微作为其机构股东代表出席并对相关议案作出审议和表决。

  会议期间,盛美半导体设备(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晖与爱集微就公司新产品研发情况及半导体领域逆周期投资的重要性进行了交流。

  本次临时股东大会的两项议案分别为《关于变更营业范围并修订公司章程的议案》 和《关于使用部分超募资金投资建设新项目的议案》。

  第一项议案主要是针对盛美上海公司的营业范围变更,由原本的“设计、生产、加工电子专用设备及其零部件,销售公司自产产品,并提供售后技术服务和咨询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拟变更为“设计、生产、加工电子专用设备及其零部件,销售公司自产产品,并提供售后技术服务、维修和咨询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王晖指出,由于部分客户要企业来提供维修服务,但公司章程中的营业范围并未囊括维修服务,因此为完善公司章程规定,特此在本次股东大会提请修改公司经营范围。

  关于第二项议案,据盛美上海董秘罗明珠指出,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超募资金171,141.07万元,截止2022年6月30日,公司超募资金三方存管账户余额及其产生的利息合计170,677.45万元。

  为抓住机遇,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打造多元产品系列,构筑新的产业布局;以及增强创新研发能力,夯实公司未来发展基础,盛美上海拟使用部分超募资金建设新研发项,该项目将在上海张江购置研发办公楼并装修,同时购置相应的研发设备,以开展高端半导体设备拓展研发工作。

  据罗明珠介绍,该项目拟研发产品有干法设备拓展领域产品和超临界CO2清洗干燥设备均具有较高的水准,预计某些性能指标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具体而言,本项目计划总投资74,773.07万元,建设周期为2年,最终以实际开展情况为准。其中,场地投资46,750.25万元,研发设备购置及安装费2,070.30万元,研发费用25,952.52万元。本项目投资资金中,公司使用自有资金投入1,685.91万元,剩余73,087.15万元拟使用公司首发上市超募资金投入建设。

  王晖告诉爱集微,新项目研发主要是针对一款干法设备和一款超临界CO2清洗干燥设备,新增的干法设备旨在丰富盛美的技术层次,扩张产品线的共同生活的亲属。“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盛美将来有两款干法、清洗和镀铜设备,我们可覆盖的市场将迎来可观的增长空间,”王晖如是说。

  超临界CO2清洗干燥设备目前全世界只有两家设备厂商能够生产制造,分别是韩国的SEMES和日本的东京电子。王晖表示,未来盛美推出这款产品后,将成为全世界又一家能够给大家提供超临界CO2清洗干燥设备的供应商。

  据王晖介绍,这款设备的技术具有相当高的研发难度,且设备价格昂贵,单价约在2000万美元左右。盛美团队经过几年的研发和技术路线认证,以及自主知识产权的确认,今年预计将会有一台原型样机面世,但这还是只第一步,未来还需要公司投入大量人力和资金去改进,并与客户配合验证。

  另外,王晖强调,这款超临界CO2清洗干燥设备未来将与公司的TEBO兆声清理洗涤设施形成合作呼应,在结构内完成颗粒清洗、干燥并加上CO2,打造出完整的黄金组合。

  未来,随着这两款设备推入市场,王晖认为不仅会给盛美的用户带来更多选择,同时也给公司带来更大的价值,给公司未来的长期发展和销售的持续增长带来强劲动力。

  今年上半年,盛美营收逆势同比增长75.21%,达到10.96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更是增长了163.83%,达到2.37亿元。亮眼的成绩为盛美如今的新研发投入建立了底气和信心。

  众所周知,如今的消费电子砍单,芯片厂库存高企,晶圆厂产能利用率逐步下滑,全球半导体行业已确定进入了下行周期。过去,在这样的困难时期,本土半导体企业往往会“缩衣节食”准备过冬,很少有企业具备逆周期投资的勇气。如今,中国半导体产业终于涌现了一批敢于逆周期投资的头部企业,例如刚刚宣布在天津新建12英寸厂的中芯国际和新增两款设备研发的盛美。

  王晖告诉爱集微,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台积电、三星或英特尔这些大厂的市场饱和度更敏感,他们对周期性的感觉越来越明显,因此敢于做一些逆周期投资。但对于中国大陆企业而言,更多的还是处于技术的追赶、产能爬坡的阶段,而大陆又拥有非常大的芯片市场,在国产化完成度还不高的情况下,本土半导体企业的景气周期会比国际更长。

  不过,王晖认为,逆周期投资对于半导体设备厂商而言十分关键,因为在一些重要产品的研发过程中,往往需要客户拿出时间和精力来配合,如果在上行周期中,客户忙于扩产且订单爆满,其对于技术提升和研发的精力倾注有限。相反,如果在下行周期,客户配合度较高的情况下,更加有助于半导体设备厂进行产品研制、改进和评估验证。

  集微网消息,9月8日,江苏日久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日久光电,证券代码:003015)召开2022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就《关于调整公司募投项目使用募集资金投资金额的议案》进行了审议和表决。爱集微作为其机构股东参与此次股东大会,并就其相关业务与日久光电董事会秘书徐一佳做沟通交流。

  日久光电主要是做触控显示应用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定制化开展相关功能性薄膜的研发和加工服务,基本的产品为ITO导电膜。目前,公司结合湿法精密涂布技术、精密贴合技术、真空磁控溅射镀膜技术三项核心技术,逐渐形成了导电膜产品、光学膜产品、光学胶产品、装饰膜产品、配套原材料产品的多元化业务结构。

  本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调整公司募投项目使用募集资金投资金额的议案》。根据日久光电8月23日发布的公告,此次调整只是募集资金在募投项目之间内部使用结构的调整,即“年产500万平米ITO导电膜建设项目”拟增加投入募集资金3000万元,“研发中心项目”拟投入募集资金额相应减少3000万元,以加快“年产500万平米ITO导电膜建设项目”的落成,保障募投项目加快顺利实施。

  据了解,“年产500万平米ITO导电膜建设项目”预计总投资4.53亿元,已于2022年6月完成基本的建设,目前已进入辅助工程及设施安装阶段。日久光电董事会秘书徐一佳表示,该项目正按之前规划顺利推进中。

  ITO导电膜为具备优秀能力导电性能及光学性能的薄膜材料,是目前制备触摸屏等器件最常应用的高透光学导电膜材料,可应用于各类触控方式的人机交互终端场景,包括消费电子、商用显示、工业控制、办公、教育等场景。

  日久光电董事会秘书徐一佳表示,目前,ITO导电膜在商用显示和教育应用场景已起量。关于“年产500万平米ITO导电膜建设项目”,同时徐一佳透露,该项目主要是针对车载应用等方面,待项目建成投产后,公司ITO导电膜年产能将达1400万平米。

  作为日久光电的主流产品,导电膜业务从2020年的营收占比约97%下滑到2021年的营收占比约90%,与此同时,OCA光学胶业务营收占比从不到1%上涨到约7%。

  具体来看,日久光电的OCA光学胶已在2021年开始正式量产销售,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3506.05万元,较上年同期上升4389.47%,占据营业收入比重7.18%。而2022年上半年OCA 光学胶实现营业收入3831.76万元,占据营业收入比重15.41%。

  当前,OCA光学胶也进一步取得客户广泛认证。OCA与ITO导电膜的客户群体较为一致,且OCA与ITO导电膜的应用场景紧密相关,通过产业链垂直整合的业务模式使得公司能够凭借在ITO导电膜市场上的领头羊更好地配置生产资源,增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日久光电在其2021年年度报告说明,2021年全世界疫情持续发酵,贸易环境等因素导致半导体芯片、面板等的短缺并未得以缓解,其带来的持续性影响使得包括智能手机、平板市场在内全球智能应用终端市场发展任旧存在困难,该类应用的高方阻ITO导电膜实现营业收入3.57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3.44%。

  面对目前消费电子领域市场的周期性低迷情况,日久光电持续丰富导电膜产品的多元化应用场景,包括高低方阻ITO导电膜、铜膜、EMI膜、MITO膜等,加强研发技术储备,应对消费电子领域应用迭代,

  以求进一步丰富导电膜多元化业务结构。紧贴市场需求,日久光电在光学膜产品方面也取得了较大进展,相继成功研制了具备防反射(AR)+防眩光(AG)+防指纹污染(AF)功能的2A/3A光学膜产品系列。该产品增透减反功能完美解决可视性问题的同时,搭配OCA光学胶,

  值得一提的是,2A/3A光学膜产品系列具备技术门槛高、应用领域广的特点,并已初步取得部分客户认证通过,随着销售的拓展将为日久光电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集微网报道,烟台睿创微纳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睿创微纳,证券代码: 688002)成立于2009年,于2019年7月成为科创板首批上市公司之一。企业主要从事专用集成电路、特种芯片及MEMS传感器设计与制造技术开发,具备多光谱传感研发、多维感知与AI算法研发等能力,为全球客户提供性能卓越的红外成像MEMS芯片、ASIC处理器芯片、红外热成像与测温全产业链产品、激光、微波产品及光电系统,产品大范围的应用于夜视观察、医疗防疫、智慧工业、无人机载荷、无人驾驶、安消防、物联网、人工智能、机器视觉等领域,目前已发展成为国内非制冷红外芯片行业的领军企业。

  2017年,公司筹建山东省红外成像与光电传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发布陶瓷封装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产品;

  2018年,公司推出宽波段、大面阵、高灵敏非制冷太赫兹成像机芯及更小像元尺寸和更大阵列规模的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产品;

  2019年,公司率先发布10微米1280*1024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实现10μm像元、大规模面阵非制冷红焦平面芯片的批量化生产;

  睿创微纳拥有员工2000余人,研发人员占比48%,已获授权及受理知识产权项目共930件:国内已获授权及受理专利技术718项(包括集成电路芯片、MEMS传感器设计和制造、MatrixⅢ图像算法和智能精准测温算法等);国外专利及专利申请22项;软件著作权147件;集成电路布图设计43件。

  截止2022H1报告数据显示,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马宏直接及间接持有公司15.34%的股份,公司董事李维诚持有公司10.51%的股份,2019年6月,李维诚、梁军、方新强、郑加强、合建新源、中合全联承诺在公司上市起5年内,将自己对应的投票表决权委托给马宏行使,因此马宏投票权超过40%,为公司实控人。马宏: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学历。历任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光电研发工程师,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子工程系教师,世纪晶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深圳世纪晶源光子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2010年3月,任睿创微纳总经理,2015年4月,任睿创微纳董事长,总经理。

  2020年,睿创微纳发布股权激励计划,拟向公司中层管理人员、技术及业务骨干等共109人授予545万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为19.86元/股,计划分为四期行权。

  睿创微纳按照不同的生产工序设立了相应的子公司,对红外产业链实现了完整覆盖。截至目前,公司持股票比例达50%以上共有14家公司,业务涵盖芯片生产、探测器封装、机芯集成到整机的全流程。母公司主要提供晶圆到芯片的生产环节和技术上的支持;艾睿光电是公司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及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体,负责将芯片及其他元器件封装生产为探测器,并继续加工生产为机芯和整机产品对外销售;苏州睿新和无锡英菲业务主要涉及读出电路设计研发以及MEMS技术研发。

  睿创微纳产能情况:在红外探测器芯片生产环节,公司与晶圆代工厂共建的8英寸MEMS晶圆生产线已投入量产,产能达到每月1500片晶圆。此外,公司进一步加大平台建设,红外探测器制造平台加速自动化设备导入,金属封装和陶瓷封装红外探测器年产能达到80万只,晶圆级封装红外探测器年产能达到260万只;优化晶圆级热成像模组制造平台,年产能达到150万只;红外热像仪整机产品年产能提升到60万只。自主开发MES系统全面上线使用,实现产品可追溯性以及数据透明化,实时监控生产状况,极大提升了生产管理上的水准。随着生产规模逐年增长,公司产品良率得以稳步提升。

  红外成像行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睿创微纳已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公司上游涵盖材料、芯片设计制造、探测器封装等,技术难度以及价值量最高,在整个产业链中占据主导地位,中游以机芯集成与整机、系统生产厂商为主,下游大范围的应用于红外制导、武器瞄具、光电载荷、辅助驾驶、安防监控、工业测温、个人消费等领域。红外成像产品的设计生产涉及到材料、集成电路设计、制冷和封装等多个学科,流程环节繁多,技术难度较大,目前我国已具备从前端设计生产到后端处理再到整机大系统的全产业链覆盖能力。

  睿创微纳目前的产品是以传感芯片、探测器、机芯和整机为核心的红外全产业链产业集团,已经具备先进的集成电路设计、传感器设计、器件封测、图像算法开发、系统集成等研发与制造能力、公司产品主要使用在于军用及民用领域,是一家成熟的红外成像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目前国际上仅美国、法国、以色列、中国等少数国家掌握非制冷红外芯片设计技术,国外主要供应商对我国存在一定的出口限制,公司经过自身发展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高精度芯片研发、生产、封装、应用等方面的一系列空白,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具备红外探测器芯片自主研发能力并实现量产的公司之一。

  红外设备制造步骤包含芯片、探测器、机芯到整机,其中红外MEMS芯片是红外成像系统的核心元件,此类芯片是探测器的核心组件。睿创微纳将MEMS芯片封装形成非制冷红外探测器,探测器能够将光信号转变为微弱的电信号输出;机芯则是由红外探测器及公司自主算法的图像处理电路组成,图像处理电路对探测器输出的微弱电信号进行电信号处理及数字化采样,将目标物体温度分布图转化为视频图像;随后,机芯与光学系统、电池、外壳等结构件整合形成整机。

  红外MEMS芯片:红外MEMS芯片是红外成像系统的核心元件,处于整个红外成像产业链的最上游,由于国外红外成像芯片核心技术对我国的封锁。公司自成立以来不断的进行技术突破,现已掌握红外MEMS芯片的核心技术,目前已经成功研发并批量生产256×192面阵、384×288面阵、640×512面阵、1024×768面阵及1280×1024面阵,像元尺寸为35μm、25μm、20μm、17μm、14μm、12μm、10μm和8μm的非制冷红外探测器芯片,公司芯片目前全部自用,暂不直接对外销售。

  探测器: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器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美国军方的支持下发展起来的。由于非制冷焦平面探测器在防务方面的诸多应用,美国对中国一直实行严格的禁运措施。美国厂商在中国大陆仅出售热成像仪整机,或者在分辨率、帧频等方面有限制条件的热成像机芯组件。法国的红外探测器可以对中国出口,但实施最终用户许可制度,并且在高端产品严格限制。国内过去主要在高校等研究机构进行一些材料、传感器和读出电路技术相关研究,但一直未能实现国产化批量供货。从2014年以后,国产红外探测器已经在国内民用和防务多个领域达到广泛应用,成为替代进口产品的主力军。目前,睿创微纳探测器已形成了金属封装、陶瓷封装以及晶圆级封装三大系列十余种型号,具有高性能、全数字化合系列化的优势,大范围的应用于红外制导、武器瞄具、光电载荷、辅助驾驶、安防监控、工业测温、个人消费等领域。

  机芯:目前公司机芯产品最重要的包含 XCore LA、XCore Micro 系列全能型机芯,XCore LT 测温型红外机芯以及 Xforest 满足特殊区域监控、防火需求的机芯等。

  整机:面向工业红外热像感知市场领域,公司完成经济型到高端型全系列在线式红外热成像测温产品线和便携手持式红外热成像测温仪产品线的全覆盖;面向视觉监控领域,公司完成了多光谱半球、筒机、云台等多个系列视觉产品的研发和量产;推出了面向工业园区应用的室内外巡检机器人,可完成设备异常检测、管道老化检测、气体泄漏检测、自动表计读数等功能,减轻运维作业人员工作所承受的压力。面向汽车领域,完成系列新产品开发和升级,可满足各类车载市场对红外高分辨率产品的需求、自动驾驶对远距离和中距离感知需求。推出NV 系列数码夜视产品,该产品以良好的用户体验、产品质量和性价比,打造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建立了高端产品体系,完成多款样机开发,持续向高端户外市场发力。系列用于手持观瞄、光电系统等红外热像仪整机产品持续完善并逐步进入市场。针对消费品市场,发布天眼系列和超小体积P2系列智能手机插件热像仪产品,进一步扩大消费级市场占有率。

  整机产品按照应用领域区分,睿创微纳已形成军用和民用两大应用领域产品组合。其中军用产品主要应用于夜视观瞄、精确制导、光电载荷以及军用车辆辅助驾驶系统等;民用产品广泛应用于安防监控、汽车辅助驾驶、户外运动、消费电子、工业测温、森林防火、医疗检测设备以及物联网等诸多领域。

  随着非制冷热成像产品在安防、测温、汽车和个人视觉系统中的广泛应用,市场对热成像模组的分辨率、功耗、体积和价格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大面阵规模、更小像元间距、更小封装体积、更高集成化日益成为主流发展方向,当前公司积累一批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公司是继美国DRS之后第二家对外发布10μm非制冷探测器产品的,在多项红外技术关键技术指标上已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自2016年起,睿创微纳的营收及利润就进入到高速增长阶段,这主要是因为2015年底睿创微纳产品受到市场认可,民用产品开始进入到海康威视供应量,军用品也在同期开始批量出货;2017年,受益于探测器和机芯产品订单进一步快速增长,公司实施全面推广整理销售业务,主营收入得到大幅增长,归母净利率同比增长563.9%;2018年公司的机芯和探测器销售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同时打开海外市场,整体销售规模同比增速达145.6%;2019年,公司探测器和热像仪整机产品销量快速增加到6.85亿元,同比增长78.5%,归母净利润达到2亿元;2020-2021年,受疫情影响,公司持续加大红外热成像终端应用的布局和推广,生产用于体温筛查的测温产品销售获得大幅增长,2021年,全年实现营收17.8亿元,归母净利润4.6亿元。

  睿创微纳2022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25%,归母净利同比减少58%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0.87亿元,同比增长25%;归母净利1.12亿元,同比减少58%。利润下滑主要系公司毛利率下降,同时加大研发、销售投入所致。

  2017-2019年,由于公司量产能力提高,单位成本下降及市场扩张,公司探测器、机芯平均单价呈下降趋势,从而毛利率及净利率有所下降。但总体来看,虽然探测器的销售单价在逐步降低,销量却持续增长,公司整体收入和净利润仍呈现增长趋势。2020年,由于产品规模效应、产品技术工艺提升和产品结构变化等导致探测器和整机毛利率提高。2021年,公司产品结构不断调整,毛利率较低的民用品占比提升,红外热成像板块综合毛利率减少4.68ppt至58.5%。2022H1,业务结构变化持续拖累公司盈利水平表现,期间费用有所提升主要受高毛利的特种业务延期及低毛利的华测业务并表影响,公司上半年毛利率为47.2%,同比下降16.2个百分点。

  从资产负债端来看,虽然公司自2019年上市后资产负债率有了较大幅度的降幅。截至2022H1,公司在手货币类资产达9.3亿元,但是并不能覆盖所有的流动负债,公司目前资金流动性稍差。

  值得一提的是,睿创微纳2月13日公告,公司拟发行可转债募资不超过16.4亿元,用于艾睿光电红外热成像整机项目、合肥英睿红外热成像终端产品项目、智能光电传感器研发中试平台及补充流动资金。其中艾睿光电红外热成像整机项目总投资80,000万元,用于非制冷红外民品系列整机生产线建设和制冷系列机芯及整机产品研发及生产;合肥英睿红外热成像终端产品项目总投资30,000万元, 用于民用红外整机系列产品研究开发;智能光电传感器研发中试平台项目总投资90,000 万元,用于红外、激光、微波等新型智能光电传感器技术及产品研究。通过本次募资扩产,公司在红外及光电领域的市场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

  从财务状况的几个指标来看,睿创微纳目前似乎面临着几个窘境:产品结构转型期,从高毛利的军工产品向低毛利的民用品过渡的阵痛带来的现金流和毛利率下降的问题;过去两年,公司部分产品受益于疫情催生红外测温仪销量爆单,但是公司红外产品销量暴涨之后没有新的主打产品去承接公司的高增长。那么公司未来几年的潜在增长点在哪里?

  红外探测器可分为制冷型与非制冷型两类,其中非制冷型的应用前景更加广阔。制冷型红外探测器在探测原理上属于光子型,利用红外辐射与探测器材料相互作用产生的光电效应实现对目标的探测,工作时需要搭配制冷机将温度降到-170 到-200 度左右,因此应用场合较为受限。而非制冷型红外探测器的探测原理属于热式,利用目标红外辐射与探测器材料产生的热效应实现对目标的探测,可在室温下工作,无需低温制冷,不仅可以应用于单兵装备等诸多制冷型红外探测器受限的场合,在民用领域也因为成本更低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睿创微纳目前主要专注于非制冷领域。红外热成像市场因为疫情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测温&成像),但是随着新冠病毒毒性的减弱以及国外基本是全民免疫的情况下,哪些因素将推动红外市场的增长?军工领域:国防工业可以说是许多关键红外应用的策划者,并且长期以来一直是市场增长的动力,因为军队不断寻求越来越紧凑的解决方案,以提供卓越的性能和使用更少的能源。地缘政治问题和更大的预算正在推动这个市场的增长。红外成像凭借隐蔽性好、抗干扰性强、目标识别能力强、全天候工作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侦察、监视和制导等特种领域。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红外成像系统的装备率较高,几乎所有军用舰船、飞机、战车和单兵都装备了大量的红外成像设备,并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Maxtech International 及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预测,全球特种红外市场规模有望从2014年的78.0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的108.0亿美元,年均增速达3.68%。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对红外成像产品采取严格的技术封锁及禁运政策,军事敏感性较高,因此目前全球特种红外市场大部分集中在欧美地区。

  睿创微纳作为国内军用非制冷红外热像仪设备的核心组件供应商,未来在国内军用红外成像市场的快速推动下,有望进一步为军队及科研院提供定制化非制冷热成像产品服务,同期将会受益于军品红外市场的高单价及高毛利率,未来军品业务有望实现营收利润双增长。

  民用领域:红外芯片成本降低和科技发展使得红外设备在民用市场的需求及应用大规模爆发。近年来,红外芯片实现了国产化,同时芯片的封装技术从金属封装发展到了陶瓷封装,再进一步向晶圆级封装发展,进一步带动了红外产品的成本和售价下降,使得红外技术和产品在民用领域得以快速普及,在新应用领域不断扩大,红外成像仪在电力、建筑、执法、消防、安防、车载等行业应用的推广,市场需求也将迎来快速增长期。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消费水平的提高,民用红外在汽车无人驾驶领域未来应用空间广阔,潜力较大。从长期来看,民用红外市场的规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Mordor预测2021-2026年全球民用红外市场的年均增速将达6.7%,在2026年达到63.4亿美元。

  睿创微纳的民用产品具备价格优势和性能领先,迅速打开市场,近年来公司户外产品的大幅增长主要来自欧洲地区。早期公司户外同类产品凭借性价比优势迅速打开销路,随着公司产品性能逐渐提升,目前与竞争对手价格基本一致,在国际市场的品牌认可度和市占率不断提升,公司全产业链及成本管控的优势不断赋能,高盈利水平带来的终端强劲的竞争价格有望凸显。

  集微网报道,众所周知,X射线除了在医疗健康领域有应用外,在工业无损检测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其中,工业无损检测领域主要使用在于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新能源电池等。

  而在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领域则包括芯片、集成电路制造以及PCB印刷、PCBA装联等检测等。

  不久前,工业X射线智能检测装备供应商无锡日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日联科技)正式向科创板发起冲击,目前已经到了第一轮问询阶段。不过,笔者从该公司招股书以及问询答复来看,日联科技核心产品产销率不断下降,而且应收账款存货也不断增长。

  根据招股书,日联科技主要产品是X射线智能检测装备,包括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检测装备、新能源电池检测装备、铸件焊件及材料检测装备以及其他X射线检测装备。

  自成立以来,该公司始终专注于X射线全产业链技术研究,成功研制出国内首款封闭式热阴极微焦点X射线源并实现产业化应用。

  据悉,微焦点X射线源是决定X射线检测装备精密度的核心部件,已成为影响集成电路、电子制造和新能源电池领域产品质量检测的关键元器件,长期受海外厂商的技术和供应垄断。

  而日联科技在X射线基础研发领域已经浸淫数十年,目前,公司已经陆续攻克了高纯钼栅控微孔电子枪制备、三级电子光学微焦点聚焦、微尖高密度电子覆膜阴极制备和一体化耐高压固态高频高压发生器制备等核心技术。

  因此,公司目前与比亚迪、宁德时代、欣旺达、亿纬锂能、安费诺、立讯精密、特斯拉等行业知名客户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得益于上述大客户,日联科技近年来实现了业绩的腾飞。在2019年—2021年(下称:报告期),公司实现营收分别为1.49亿元、2.00亿元、3.46亿元,实现净利润831.84万元、2137.62万元、5081.59万元。其中,营收近三年复合增长率为52.39%。

  业绩的爆发则来自于产品销量的增长,报告期内,日联科技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检测装备销量分别为181台、283台、375台,平均单价则为33.22万元/台、33.55万元/台、34.92万元/台;新能源电池检测装备的销量则为62台、60台、138台,平均单价则为57.77万元/台、62.39万元/台、91.12万元/台;铸件焊件装备的销量则分别为70台、59台、96台,平均单价为57.39万元/台、70.72万元/台、61.55万元/台。

  整体来看,销量处于增长的态势,而且产品营销售卖平均单价也有所上升,这也保证了日联科技业绩的增长。

  不过,经笔者翻阅招股书发现,日联科技虽然整体销量仍增长,但是产销率却在下降,尤其是X射线源。其中,该公司的X射线智能检测装备产销率在报告期内分别为99.06%、95.5%、83.47%,而X射线%。很明显看出,日联科技的产销率在2021年遭遇重挫。

  对此,日联科技解释为,新能源领域的客户验证时间比较久,导致X射线智能检测装备产销率降低;而X射线源则是因为产能提升快,而市场还是培育期,部分产品品仍处于客户验证阶段。

  虽然近年来日联科技的业绩持续增长,但是笔者从招股书却发现,在这份靓丽的业绩背后,尚隐藏一些风险点,诸如持续增长的应收,以及居高不下的坏账计提;此外,还有突然暴增的存货。

  根据招股书,报告期内,日联科技的应收账款金额分别为9011.96万元、8370.61万元和1.17亿元,规模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不过占营收的占比分别是60.47%、41.79%和33.92%,占比呈现下降的趋势。

  不过,报告期内,公司应收账款坏账计提金额分别为2415.45万元、2354.20万元和1868.16万元,计提坏账的占比分别是26.8%、28.12%、15.92%。虽然2021年有明显的下降,但是计提坏账的比例仍然超过15%。

  此外,从日联科技的前五大应收账款客户来看,与公司的前五大客户相差较大。以2021年为例,日联科技前五大应收账款客户分别为西安众迪锂电池有限公司、时代广汽动力电池有限公司、浙江锂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陕西弘岳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上海比亚迪有限公司。

  而当年该公司的前五大客户分别为比亚迪、欣旺达、宁德时代、深圳市光大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费诺。

  只有比亚迪一个企业重叠,也就是说,日联科技的应收账款前五大客户均不是公司的大客户,反而是一些中小客户。

  在应收账款攀升的同时,日联科技的存货规模也在日益增加,报告期内,公司存货账面余额分别为4021.83万元、5452.41万元和1.01亿元。2021年的存货规模较前一年几乎翻倍。

  对此,日联科技表示,2019年和2020年公司处于战略收缩及转型考虑,对公共安全相关的安检机半成品计提了相应的减值。

  虽然,目前来看,日联科技2021年存货整体减值比例远低于前两年,但是存货规模却暴涨。虽然新能源赛道目前依旧火热,但是半导体景气度早已下滑,而且联想到日联科技产销率显而易见地下降,叠加暴增的存货,或将为此后的经营埋下一颗不定时“炸弹”。

  集微网消息,A股三大指数今日集体收跌,沪指跌0.33%,深证成指跌0.86%,创业板指跌1.86%。逾3600只股票下跌,燃气、电机、采掘板块跌幅居前,黄金、旅游酒店与航空机场板块逆市走强。

  半导体板块表现较差。集微网从电子元件、材料、设备、设计、制造、IDM、封测、分销等领域选取了118家半导体公司。其中,19家公司市值上涨,鸿远电子、旋极信息、晶盛机电等公司市值上涨;99家公司市值下跌,大港股份、华兴源创、寒武纪等公司市值下跌。

  与美元升值幅度和其他主要经济体货币贬值幅度相比,人民币汇率整体仍保持稳定,且央行维稳汇市的可用工具还是比较丰富的。比如,央行今年已经在中国香港成功发行了五次人民币央票,最近一次发行是在8月22日LPR利率下调当日。央行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央票被认为是稳汇率预期的举措之一。再如,9月5日,央行宣布将于本月15日起实施年内第二次外汇“降准”,幅度为2个百分点,以提升金融机构外汇资金流动性。央行在港发行人民币央票,受到了多个国家和地区机构投资的人和国际金融组织的积极认购,投标总量往往数倍于发行量。这显示出中国资产对境外投资者的强大吸引力,以及全球投资的人对中国经济的信心。我国外汇市场有着非常强的韧性,有基础有条件保持平稳运行。同时,国内经济持续恢复、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这一些因素让中国资产的保值增值功能得到了强化,外资不会对此视而不见。

  ——9月7日,正帆科技公布,公司于2022年9月7日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上交所”)出具的《关于受理上海正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创板上市公司发行证券申请的通知》,文件编号:上证科审(再融资)[2022]215号。上交所对公司报送的科创板上市公司发行证券的募集说明书及相关申请文件进行了核对,认为申请文件齐备,符合法定形式,决定予以受理并依法进行审核。

  ——9月8日,常润股份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为汽车整车厂客户配套零部件(OEM)业务中,已经有产品是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主要向比亚迪、上汽、广汽等新能源汽车客户供货。这块业务和产品近年来被列为公司研发技术和市场销售的重点项目,并且在持续不断地增长。

  ——鸿远电子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脉冲多层片式瓷介电容器已完成开发,具备量产能力。小型贴片滤波器已实现批量供货,随着苏州基地建设电磁兼容实验室,会逐渐加快和深化滤波器产品的系列化、定制化。

  ——9月7日,蔚来发布2022年二季度财报。据财报公开信息,在核心业绩方面,蔚来二季度营收达到102.9亿元,同比增长21.8%,创造单季新高;整车销售毛利率为16.7%;研发支出21.5亿元,同比增长143.2%,同样创造单季新纪录;现金储备544亿元。

  —台积电8月销售额2181.3亿新台币(约合70.6亿美元),同比增长58.7%,环比增长16.8%。2022年1至8月累计销售额14301.12亿新台币(约合462.8亿美元),同比增长43.5%。

  ——高通技术公司宣布推出第一代骁龙6移动平台和第一代骁龙4移动平台,前者是首个支持单帧逐行HDR图像传感器的骁龙6系平台,支持拍摄高达1.08亿像素照片,后者是首款6纳米的骁龙4系移动平台。据悉,搭载第一代骁龙6的商用终端预计将于2023年第一季度面市,搭载第一代骁龙4的商用终端预计将于2022年第三季度面市。

  集微网观察和统计了中国“芯”上市公司过去一段时间在A股的整体表现,并参考了公司的资产总额和营收规模,从118家集微网半导体企业样本库中选取了30家企业作为集微指数的成份股。

  样本库涵盖了电子元件、材料、设备、设计、制造、IDM、封装与测试、分销等半导体领域的各个方面。

  【每日收评】作为长期专题栏目,将持续关注中国“芯”上市公司动态,欢迎读者爆料交流!

  车规级芯片重要里程碑!星宸科技荣获ISO 26262功能安全管理体系ASIL-D等级认证

  一周动态:涉及车辆160万辆!2023年我国共实施新能源汽车召回72次;广州增芯、燧原等项目“芯动态”(3月10日-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