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输送带

从“守着大山受穷”到“靠着大山掘金” 闽清汶洋村:小菌菇撑起“致富伞”

更新时间:2025-05-07 04:38:01 更新来源:华体会官网注册

  从“守着大山受穷”到“靠着大山掘金” 闽清汶洋村:小菌菇撑起“致富伞”

  0 style=display: none

  在闽清县下祝乡西北部,有一个高山村落——汶洋村。曩昔,乡民靠天吃饭,踩着泥巴路背银耳下山叫卖;现在,这儿600余座食用菌栽培大棚绵绵成片,水泥路直通乡民家门口,年产值超3000万元的菌菇工业让乡民腰包鼓了起来。

  从“守着大山受穷”到“靠着大山掘金”,汶洋村用一朵朵银耳、一条路和一股劲,描绘了村庄复兴的“山乡剧变”。

  汶洋村平均海拔逾800米,具有山地面积3850亩、耕地面积443亩,经济以农业、食用菌业为主。近来,记者走进汶洋村,雨后春笋随处可见食用菌栽培大棚。在汶洋村食用菌培训基地,行将老练的银耳晶莹剔透,温润的空气中充满淡淡菌香,动人肺腑。

  “再等几日,银耳翻面喷水后即可采收。”汶洋村党支部书记杨相生介绍,早年,乡民虽有栽培银耳的传统,但零散栽培,效益甚微。为破解窘境,村里约请专家对农人进行技能培养和练习,包括菌种挑选、培养环境、温湿度操控及病虫害防治等。

  把握技能后,村里引入先进出产设备,如自动化拌料机、装袋机、灭菌设备等。在栽培大棚里,智能温控、湿控体系精准调理栽培环境,银耳在最适合的条件下茁壮成长。

  现在,全村30余户乡民都在栽培银耳,徐永清就是受益者之一。她栽培银耳三年,年产值超百万元,纯利到达三四十万元。“银耳栽培周期短,一年至少有五次产出。现在技能一向更新,管理方式也更科学,只需用心栽培,收成必定不错。”徐永清笑着说。

  杨相生介绍,汶洋村选用“党支部+有杰出贡献的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形式,建造600余座食用菌大棚,年产值超3000万元,为村里带来明显经济效益的一起,还带动了农人增收。

  50多岁的乡民李大叔说:“从前出去打工,一年到头赚不了多少钱,还照顾不了家里。现在在村里种银耳,一年收入好几万元,还能陪着家人,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

  从前,汶洋村的基础设备非常落后,路途狭隘高低,每当雨天,泥泞不堪,乡民出行困难,农产品运送更是不方便。现在,站在汶洋村食用菌培训基地往村部望去,一条宽约6米的水泥路如银带般盘山而上,直通各个食用菌栽培大棚。

  乡民杨大爷慨叹道:“从前村里的路不好走,收银耳的车进不来。现在卡车能开到棚子门口,客商抢着来收!”

  “10多年前,汶洋村只要一条羊肠小道,银耳运不出去,只能贱卖。”杨相生表明,村里深知基础设备建造是村庄展开的柱石,为了改动路不好走的现状,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活跃争取上级支撑,多方筹集资金,大力加强路途建造。通过不懈尽力,宽阔平整的水泥路修进了村里,连接了村庄与外界的交通。“现在,数公里长的环村水泥路连通几个自然村,还装了路灯。”杨相生笑着说道,车辆能够直接开到乡民家门口和大棚前,方便了乡民出行和农产品运送。

  除了建造“致富路”,汶洋村还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乡民美好感。2014年,村里开设美好院,为乡民供给休闲活动场所。每到黄昏,不少白叟集合在这儿唠家常,享用清闲韶光。村里还为60岁以上的乡民购买医保,惠及90位白叟。此外,新建的村卫生所医疗设备完全,乡民小病无需远赴县城。

  汶洋村先后获评市级生态村、2023年度福建省“一村一品”(食用菌)专业村和2020年度福建省村庄复兴实绩杰出村等称谓。

  在汶洋村,白墙灰瓦的民居参差散布,村道两旁规整摆放着分类垃圾桶,路面洁净整齐。谁能想到,这个从前默默无闻的小山村,现在凭仗“一朵银耳”走上致富路,并成为市级生态村。这样的改变靠的是啥?杨相生画龙点睛:“党员带头干,大众跟着上!”

  据悉,汶洋村除了菌菇工业,还有丰厚的毛竹等资源。2018年,汶洋村党支部与福州警备区、县人民武装部的党组织结对共建。在共建单位的帮扶下,村里顺畅开垦了5公里长的机耕路,大大便当了毛竹外运,当年合计出售毛竹400吨,为乡民增收16万多元;添加30个食用菌大棚,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8万至10万元;出资110万元,光亮护岸河道。

  此外,村党支部还活跃尽力合作乡政府,尽力做好村庄空间质量提高改造、“六清”、房子排查等关心。在环境整改管理关心中,党员带头、乡民参加,一起保护村庄的整齐卫生。

  近年来,汶洋村党支部充沛的发挥战役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聚合军地共建优质资源,活跃探究栽培食用菌富民强村新途径,助力乡民增收,推进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强大,继续提高村庄“颜值”和“内在”。汶洋村党支部先后获评市级先进底层党组织、县级五星级党组织。

  关于未来的展开规划,杨相生表明,汶洋村将致力于打造“一村一品”项目,以菌菇工业为中心,引入优秀菌菇种类,提高产值与质量,并探究延伸工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将汶洋村银耳打造成地方特色知名品牌;探究旅行展开途径,方案打造采摘区域、展开研学活动,让游客更好地体会农村生活。

  为保证最佳阅读作用,建议您运用以下阅读器版别:IE阅读器9.0版别及以上; Google Chrome阅读器 63版别及以上; 360阅读器9.1版别及以上,且IE内核9.0及以上。

电话:191-5371-9575
立即咨询>>

鲁公网安备 鲁ICP备2021027995号-1